語言如同音樂,暗藏旋律。不同語言各有其韻律模式,例如英語是等時語言,以重音決定音節長短;粵語則是音節定時語言,每個音節長度相同。這些韻律模式為說話帶來不同的音樂感 ── 縱使說話者一般都不太自覺。
《The Interpreter》是一個特殊的聲音裝置,如同語言和音樂之間的翻譯儀。它先將二人之間的對話錄下 ── 但有別於不同語言之間的翻譯,其內置的演算法把語言轉換成節奏和音調,再由一系列的樂器演奏,令簡單不過的對話,也可變成悠揚樂曲。
樂器設計師及聲音藝術家,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後成為多媒體設計師,現時為 Oblik Soundwork 以及 Fretsmith Guitar Lab 主理人。
吳澤霖過去15年間一直熱心研究和實驗,與本地音樂人保持緊密合作,配合機械、電子工程及工業設計美學,探求樂器中的不同表現形態,探索聲音的界限。
近年作品亦經常以公眾為對象,設計的裝置曾於大型活動中展出,例如 Sónar 和 deTour。
樓佳博士任職於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語言文化及應用語言學系。她的研究和教學專注於語言與城市之間的聯繫和互動。近來,她也樂於嘗試用創意的方式向公眾介紹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