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type
logotype
logotype
logotype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最新活動
  • 感官編碼
  • 激發的細胞連在一起
  • 虛空之地
  • 新聞稿及報導
  • 資源
    • 影片
    • 刊物
  • 鳴謝
  • 聯絡我們
  • 繁
  • 简
  • EN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最新活動
  • 感官編碼
  • 激發的細胞連在一起
  • 虛空之地
  • 新聞稿及報導
  • 資源
    • 影片
    • 刊物
  • 鳴謝
  • 聯絡我們
  • A-  A  A+  A++  
Portfolio

《識別》

梁基爵

這作品以人工智能的辨認功能作為記憶的比喻,從香港開埠以來到現在(1841-2022),每年揀取一張照片,並運用這181張照片,以機器學習的程式辨認出照片上的東西。由於有些圖像是來自一百多年前,這些低解像度的圖像令人工智能辨認出較少的東西,有點像人類對古舊記憶相對模糊的狀況;然後再將辨認出來的東西化作電腦語言,再演化成聲音。181張經過人工智能處理的照片拼貼起來猶如一幅香港的時間地圖,從這幅時間地圖中你認得香港嗎?
梁基爵
作曲家、媒體藝術家,獲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哲學碩士(創意媒體) 及 香港演藝學院音樂碩士 (作曲及電子音樂) 。自1996年起,一直以多重身份活躍於香港音樂和藝術界。 裝置作品分別於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阿德萊德澳亞藝術節、雅典數碼藝術節、法國EXIT數碼電子藝術節、台灣科技藝術展示會、香港ifva Everywhere等展出;聲音裝置作品《忐忑》更獲得英國著名媒體藝術獎Lumen Prize之「3D/Interactive」獎項。 近年創作多個革新的媒體藝術作品,將空間、媒體裝置、視覺藝術混合於現場表演中,當中包括由 M+ 博物館委約作品《18種發聲或失聲的方法》、與國際導演蔡明亮合作品《一零》、以歷史建築作為表演場地的場域特定作品《籠裏的18種風景》和以泳池作表演場地的《急救箱與許願池》。
相關作品
《海馬迴的翅膀》
梁基爵
《識別》
梁基爵
《迴呼》
楊鳴謙
《落園》
葉旭耀
《重構》
陳家智
TwitterFacebook
PREV
NEXT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hkadc_logo_white
  • 網站使用條款及免責聲明
  • 私隱政策
訂閱電子報

ARTS•TECH 版權所有©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