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對談:《日常物的感官意義網絡》
藝術家對談:《日常物的感官意義網絡》
← 返回相關活動
事物為何存在?東西的存在於空間和關係上的意義是甚麼?在空間裏出現的存在物 ,也許不只是僅僅擺在那裏的一個物件;所有物件相互構成關係,尤其在同一空間中,如此,物件便構成了一個「意義網絡」(海德格)。而在特定的場域或時間中,「意義網絡」則成為了閱讀某種狀態的文本。
這次展覽中,趙朗天和董永康二人都以日常物為作品的一部分,而過往他們也經常以日常物作為創作元素,是次講座兩位將分享有關是次展出和以往的個人作品。
- 適合16歲或以上人士參與。
- 活動將以粵語進行。
- 活動除現場參與外,亦會於計劃Facebook上直播。
- 查詢:3959 3523 | 2820 1083 | [email protected]
- 香港藝術發展局有權增減、更換演出者或更改已公布的節目。如有爭議,香港藝術發展局保留最終決定權。
-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節目內容並不反映本局之立場或意見。
- 登記前請詳閱《參加須知》、《防疫措施及入場指引》及《惡劣天氣安排》。
- 成功登記的參加者,將於報名後經電郵形式接獲電子票券。請確保所提交之電郵地址準確無誤,並自行查收。
- 請提早最少5分鐘到達活動場地,並向在場工作人員出示電郵確認覆函,以進行登記。
- 參加者若未能依時到達,預約位置將會被取消。
- 場地不提供車輛停泊服務及行李寄存服務,敬請避免攜帶大型行李。
- 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十八、二十二及附表一載列的第六原則,申請人有權要求查閱及更正申請表內所提供的個人資料。申請人所提供之個人資料將只用作是次活動之內。
- 參加者將有可能被拍攝及錄影,其用途包括存檔、上載到本局、合作伙伴或藝術家之網頁、社交平台、出版刊物及宣傳單張等。所有相片及片段只會用作推廣用途。
- 如活動過程中出現意外(如惡劣天氣、路面事故及特別事故等),本局將以安全為先,活動或會按照情況而被暫停、延遲或取消。任何突發情況,如身體不適或緊急事項,請即時通知在場工作人員,以作安排及協助。
- 請理解,你的參與所帶來的一切風險均由你個人自行承擔。在適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你將承擔與你個人的人身傷害相關的一切風險。此外,你同意免除和解除就你的參與而發生的或與你的參與相關的任何及一切對本局的申索或訴訟因由,無論該等申索或訴訟因由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亦無論其是因本局疏忽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 本局保留是次活動的最終決定權,任何有關活動的臨時改動或消息,將以本局公布為準。
- 所有參加者必須於活動期間全程佩戴口罩,並於進入活動場地時測量體溫。若無佩戴口罩或有發燒徵狀 ,工作人員將會拒絕相關人士進場或在場內逗留。
- 所有訪客必須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掃描場地二維碼,並按「疫苗通行證」要求,向工作人員展示疫苗接種紀錄或相關豁免證明。 (參閲最新安排:https://www.coronavirus.gov.hk/pdf/vp_t1_CHI.pdf)
- 香港藝術發展局將因應最新疫情狀況調整防疫措施及入場指引。
- 若在上午十時前發出,當日所有活動將會取消。
- 若信號將在活動期間生效,當日所有活動將會取消。
- 如因惡劣天氣取消活動,主辦者/策劃單位將不會為已預約人士提供候補時段。
講者
趙朗天
作曲家兼聲音藝術家,作品遊走於當代音樂、聲音藝術和多媒體藝術的交匯處。創作範疇從傳統音樂、聲音裝置、實驗性音樂劇場到虛擬現實等,跨越不同領域。
趙朗天曾獲西九文化區、香港創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藝術節、香港蘇富比等委約創作。作品曾於香港藝術節、自由野、跳格意大利巡展、康城電影節和古根漢美術館瑞銀「越域」當代藝術展等演出。
趙氏創立實驗藝術團體Trilateral Lab,致力挑戰表演藝術的現有形式和結構,旨在整合新技術,激發和培養新思想。作品包括《Never Seen》、公共聲音裝置《拾聲》、體驗式展覽「馬灣村的時空膠囊」,以及沉浸式視頻裝置《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ime》。
董永康
視覺藝術家,從事展覽及作品製作、程式編寫和機械設計等工作。董永康曾榮獲大華銀行Golden Garden裝置藝術大獎2015的「裝置藝術年度藝術家」獎以及資深藝術家組別金獎。他的作品亦曾於香港動植物公園、藝術門(香港蘇豪)、深圳美術館、Affordable Art Fair 和東京 Siggraph Asia 2018 展出。
他現於香港生活及工作,以個人專長為本地藝術家和大專院校提供藝術製作與技術的支援。他結合移動影像與機械動態──兩種基於時間的媒介,進行場域特定的裝置藝術創作,希望透過持續的實驗,探索空間感知以及藝術與觀者之間的關係。
主持人
林欣傑
媒體藝術家,香港台灣藝術與科技團隊 Dimension Plus 共同創辦人及藝術總監,複合空間 openground 創辦人。
林欣傑的作品曾於奧地利媒體藝術節電子藝術大奬、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等國際知名藝術節獲獎,並於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及藝術節展出,包括日本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奧地利OK當代藝術中心、比利時科技藝術雙年展及香港藝術館等。
林氏熱衷於新媒體藝術教育,一直出任各大專客席教學、副教授及顧問工作,致力推動於藝術創作中的數位製作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