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type
logotype
logotype
logotype
  • 首页
  • 关於我们
  • 最新活动
  • 感官编码
  • 激发的细胞连在一起
  • 虚空之地
  • 新闻稿及报导
  • 资源
    • 影片
    • 刊物
  • 鸣谢
  • 联络我们
  • 简
  • 繁
  • EN
  • 首页
  • 关於我们
  • 最新活动
  • 感官编码
  • 激发的细胞连在一起
  • 虚空之地
  • 新闻稿及报导
  • 资源
    • 影片
    • 刊物
  • 鸣谢
  • 联络我们
  • A-  A  A+  A++  
Event

艺术家对谈:《解开激发的细胞!》

艺术家对谈:《解开激发的细胞!》​

← 返回相关活动

第一节:
2022.09.04 (日)
第二节
2022.09.11 (日)

15:00-16:30

每节15名

茂萝街7号4楼

需预先报名

报名

每个人的记忆都会因着不同的生活的轨跡而有所偏差,但记忆往往会自我补足和完善,组成独一无二的形态。艺术家如何利用数据分析与艺术科技结合,将记忆从真实与虚幻当中抽取出来,再创作出符合大眾所认知而又理解的作品。梁基爵与几位艺术家将会和大家分享箇中的经验。

【第一节:杨鸣谦 X 梁基爵】
【第二节:陈家智 X 梁基爵】

  • 适合16岁或以上人士参与。
  • 活动将以粤语进行。
  • 活动除现场参与外,亦会于计划Facebook上直播。
  • 查询:3959 3523 | 2820 1083 | [email protected]
  • 香港艺术发展局有权增减、更换演出者或更改已公布的节目。如有争议,香港艺术发展局保留最终决定权。 
  • 香港艺术发展局全力支持艺术表达自由,本节目内容并不反映本局之立场或意见。
参加须知
  • 登记前请详阅《参加须知》、《防疫措施及入场指引》及《恶劣天气安排》。
  • 成功登记的参加者,将于报名后经电邮形式接获电子票券。请确保所提交之电邮地址准确无误,并自行查收。
  • 请提早最少5分钟到达活动场地,并向在场工作人员出示电邮确认覆函,以进行登记。
  • 参加者若未能依时到达,预约位置将会被取消。
  • 场地不提供车辆停泊服务及行李寄存服务,敬请避免携带大型行李。
  • 根据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第十八、二十二及附表一载列的第六原则,申请人有权要求查阅及更正申请表内所提供的个人资料。申请人所提供之个人资料将只用作是次活动之内。
  • 参加者将有可能被拍摄及录影,其用途包括存档、上载到本局、合作伙伴或艺术家之网页、社交平台、出版刊物及宣传单张等。所有相片及片段只会用作推广用途。
  • 如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如恶劣天气、路面事故及特别事故等),本局将以安全为先,活动或会按照情况而被暂停、延迟或取消。任何突发情况,如身体不适或紧急事项,请即时通知在场工作人员,以作安排及协助。
  • 请理解,你的参与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均由你个人自行承担。在适用法律允许的最大范围内,你将承担与你个人的人身伤害相关的一切风险。此外,你同意免除和解除就你的参与而发生的或与你的参与相关的任何及一切对本局的申索或诉讼因由,无论该等申索或诉讼因由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亦无论其是因本局疏忽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 本局保留是次活动的最终决定权,任何有关活动的临时改动或消息,将以本局公布为准。
防疫措施及入场指引
  • 所有参加者必须于活动期间全程佩戴口罩,并于进入活动场地时测量体温。若无佩戴口罩或有发烧徵状 ,工作人员将会拒绝相关人士进场或在场内逗留。  
  • 所有访客必须使用「安心出行」应用程式扫描场地二维码,并按「疫苗通行证」要求,向工作人员展示疫苗接种纪录或相关豁免证明。 (参閲最新安排:https://www.coronavirus.gov.hk/pdf/vp_t1_CHI.pdf) 
  • 香港艺术发展局将因应最新疫情状况调整防疫措施及入场指引。 
恶劣天气安排

8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及黑色暴雨警告信号 

  • 若在上午十时前发出,当日所有活动将会取消。
  • 若信号将在活动期间生效,当日所有活动将会取消。
  • 如因恶劣天气取消活动,主办者/策划单位将不会为已预约人士提供候补时段。

讲者​

梁基爵
作曲家、媒体艺术家,获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哲学硕士(创意媒体) 及 香港演艺学院音乐硕士 (作曲及电子音乐) 。自1996年起,一直以多重身份活跃於香港音乐和艺术界。 装置作品分别於奥地利林兹电子艺术节、阿德莱德澳亚艺术节、雅典数码艺术节、法国EXIT数码电子艺术节、台湾科技艺术展示会、香港ifva Everywhere等展出;声音装置作品《忐忑》更获得英国着名媒体艺术奖Lumen Prize之「3D/Interactive」奖项。 近年创作多个革新的媒体艺术作品,将空间、媒体装置、视觉艺术混合於现场表演中,当中包括由 M+ 博物馆委约作品《18种发声或失声的方法》、与国际导演蔡明亮合作品《一零》、以历史建筑作为表演场地的场域特定作品《笼里的18种风景》和以泳池作表演场地的《急救箱与许愿池》。
杨鸣谦
数码媒体艺术家,为首届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新媒体文理学士毕业生。作品主要以电脑演算探索电影美学的可能性。2015年起为「据点・句点」之成员,并於2016年首次举办个人展览,及后到德国GENERATE! Festival for electronic arts 2017参展。2018年9月,为赛马会ifva影像嘉年华的参展艺术家,并於同年11月与王镇海完成「文字机器创作集」第六辑以「膨胀电影」为核心的双个展。
陈家智
跨领域艺术家,一直热衷於透过电脑动画、数码实境和机器人技术去扩充流动影像的概念,以及探讨实物与数码实境的联繫。他的作品曾於多个国际活动展出,包括奥地利林兹电子艺术节(奥地利和伦敦)、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伦敦大学学院互动建筑实验室和日本放送协会。陈氏曾获得多个奖项,包括奥地利林兹电子艺术竞赛荣誉奖 (2022)、伦敦大学学院巴特利特奖 (2022) 和台湾金点设计奖 (2019)。 陈氏於2019年获得香港卓越奖学金计划的资助,前往皇家艺术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巴特利特建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在学期间,陈氏对机器人技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產生浓厚兴趣,他在英国的作品主要涉及以表演机器人作为研究方式去探讨社会政治及控制论的主题。

相关活动

工作坊:《Game and Play as a Creative Method》
工作坊激发的细胞连在一起
活动已圆满结束
09.03 | M7
工作坊:《Game and Play as a Creative Method》
艺术家对谈:《解开激发的细胞!》
激发的细胞连在一起艺术家对谈
活动已圆满结束
09.04/08 | M7
艺术家对谈:《解开激发的细胞!》
PREV
NEXT
hkadc_logo_white
  • 网站使用条款及免责声明
  • 私隐政策
订阅电子报

Copyright © 2022 ARTS•TECH.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