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新自然:艺术与科技的万物有生》
研讨会:《新自然:艺术与科技的万物有生》
← 返回相关活动
「当你把科技跟艺术混合,总会得出一些创新事儿。」
── 美国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
万物有生论 (Hylozoism),是一套哲学,一个视所有事物为有生的系统。物件被创造、使用和破坏,所有的创造与被创造构成万物存有的「意义网络」。
科技和工业,创造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在「意义网络」中,它们都是世界的存有。当科技不断发展,成为我们的「第二层皮肤」,成为跟我们不可分割的「新自然」,我们该如何重构人、生存和大自然的关係?
由微波国际新媒体艺术节策展人邝佳玲主持,本讲座邀请本地录像艺术先驱鲍霭伦,以及以科技为创作媒体的媒体艺术家、是次展览「感官编码」策展人林欣杰,分享有关他们的作品及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看法,并就新自然的议题作出讨论。
- 适合16岁或以上人士参与。
- 活动将以粤语进行。
- 活动除现场参与外,亦会于计划Facebook上直播。
- 查询:3959 3523 | 2820 1083 | [email protected]
- 香港艺术发展局有权增减、更换演出者或更改已公布的节目。如有争议,香港艺术发展局保留最终决定权。
- 香港艺术发展局全力支持艺术表达自由,本节目内容并不反映本局之立场或意见。
- 登记前请详阅《参加须知》、《防疫措施及入场指引》及《恶劣天气安排》。
- 成功登记的参加者,将于报名后经电邮形式接获电子票券。请确保所提交之电邮地址准确无误,并自行查收。
- 请提早最少5分钟到达活动场地,并向在场工作人员出示电邮确认覆函,以进行登记。
- 参加者若未能依时到达,预约位置将会被取消。
- 场地不提供车辆停泊服务及行李寄存服务,敬请避免携带大型行李。
- 根据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第十八、二十二及附表一载列的第六原则,申请人有权要求查阅及更正申请表内所提供的个人资料。申请人所提供之个人资料将只用作是次活动之内。
- 参加者将有可能被拍摄及录影,其用途包括存档、上载到本局、合作伙伴或艺术家之网页、社交平台、出版刊物及宣传单张等。所有相片及片段只会用作推广用途。
- 如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如恶劣天气、路面事故及特别事故等),本局将以安全为先,活动或会按照情况而被暂停、延迟或取消。任何突发情况,如身体不适或紧急事项,请即时通知在场工作人员,以作安排及协助。
- 请理解,你的参与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均由你个人自行承担。在适用法律允许的最大范围内,你将承担与你个人的人身伤害相关的一切风险。此外,你同意免除和解除就你的参与而发生的或与你的参与相关的任何及一切对本局的申索或诉讼因由,无论该等申索或诉讼因由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亦无论其是因本局疏忽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 本局保留是次活动的最终决定权,任何有关活动的临时改动或消息,将以本局公布为准。
- 所有参加者必须于活动期间全程佩戴口罩,并于进入活动场地时测量体温。若无佩戴口罩或有发烧徵状 ,工作人员将会拒绝相关人士进场或在场内逗留。
- 所有访客必须使用「安心出行」应用程式扫描场地二维码,并按「疫苗通行证」要求,向工作人员展示疫苗接种纪录或相关豁免证明。 (参閲最新安排:https://www.coronavirus.gov.hk/pdf/vp_t1_CHI.pdf)
- 香港艺术发展局将因应最新疫情状况调整防疫措施及入场指引。
8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及黑色暴雨警告信号
- 若在上午十时前发出,当日所有活动将会取消。
- 若信号将在活动期间生效,当日所有活动将会取消。
- 如因恶劣天气取消活动,主办者/策划单位将不会为已预约人士提供候补时段。
讲者
鲍蔼伦
鲍蔼伦(1961年出生於香港)的创作旨在加强我们对自身实体存在的意识,啟发我们探求在此刻此地存在的意义,并更进一步反思我们每个人身处的空间。身为香港录像艺术领域的先驱,鲍蔼伦从事艺术创作之外,亦透过创办数个重要组织,带领香港文化艺术的推广、策展及教育工作,其中包括1986年成立的录映太奇──香港历史上最悠久的录像艺术家组织及媒体艺术文献库。此外,她亦於1996年创立微波国际新媒体艺术节。鲍蔼伦的作品曾在多个本地及国际电影节和艺术展中展出。2001年,她创作的《循环影院》更於第四十九届威尼斯双年展香港馆中展出。林欣杰
媒体艺术家,香港台湾艺术与科技团队Dimension Plus共同创办人及艺术总监,复合空间openground创办人。
林欣杰的作品曾於奥地利媒体艺术节电子艺术大奬、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祭等国际知名艺术节获奖,并於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及艺术节展出,包括日本东京国立新美术馆、奥地利OK当代艺术中心、比利时科技艺术双年展及香港艺术馆等。
林氏热衷於新媒体艺术教育,一直出任各大专客席教学、副教授及顾问工作,致力推动於艺术创作中的数位製作应用。
主持人
鄺佳玲
鄺佳玲(笔名鄺霏飞)为国际媒体艺术策展人、製作人、作者、教育家以及超媒体专才。她现为微波国际新媒体艺术节的项目总监,并於2018年成立创意顾问公司SIBYLS。她的策展项目曾於亚洲多个城市以及美国展出,多年来致力於新媒体艺术发展,并同时为多本杂誌及线上平台撰写专栏。多年来担任多个国际艺术节及设计比赛的专业评审,并致力於不同学院及艺术节巡迴讲学。
以艺术与科技为终身信仰。